反滲透膜在運行過程中,會由于水中的膠體、水垢、微生物引起污染,對于反滲透膜系統產水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么哪些因素會導致反滲透膜污染呢?又有哪些危害呢?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以供參考。
反滲透膜在水處理中主要是去除水中的雜質,而且RO反滲透膜通過錯流過濾技術能夠達到去除離子的過濾水平,是分離膜中分離精度最高的。毫無疑問,它可以去除較大的各類物質。
但由膠體、水垢及微生物(細菌、病毒和藻類)引起的污染,是RO和NF系統運行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為避免發生這些問題而造成不必要的花費,在系統設計階段,對這一潛在的污染問題就應采取考慮充分的預防措施。當你明白細菌怎樣隨時間繁殖,你就會明白為什么生物污堵是R○和NF系統最應重點關注的因素,地表水、廢水和海水等富含微生物活性的水源是極易污染膜系統的水源。下圖表明經過預處理后,即使只有一個細菌存活,在不長的時間內也可能會引發嚴重的膜系統微生物污染問題。
讓我們分析一下,當水流通過串聯在一起的反滲透膜元件時產品水和濃縮水流量的變化趨勢:全部進水被高壓泵泵入膜元件內時,經過膜的過濾成為產水,余下的水對于該元件來講成為它的濃水,該濃水繼續進入后續元件內,成為后續元件的進水,由于水量減少,水流流速降低,而水中的雜質濃度卻不斷升高,這一狀況在所有的壓力容器內沿水流方向連續變化,直至流速減慢至剛好維持渦流狀態流過膜表面。用計算杋進行設計計算時,應確保最后一段最末一支膜元件內的流速和濃度保持在最低極限之內,不致于在膜系統運行中發生因膜面流速過低,降低了元件錯流自凈的能力而產生雜質沉淀污染膜表面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么R○和NF系統必須在設計范圍內進行操作,任何變化如進水溫度、進水化學特性或進水流速變化、水流分布不均勻和不平衡都將導致R○和NF系統操作超過設定的參數范圍,引發膜系統污染。
而且投加化學藥劑也會影響預處理,對于澄清及過濾時添加的陽離子混凝劑、絮凝劑一定要嚴格控制,謹防過量。如果混凝劑和絮凝劑添加量合理,它們會在澄清或過濾過程中隨污泥排岀,但若投加過量,殘余溶解狀混凝劑和絮凝劑就會附著在膜表面造成膜的污染。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當陽離子混凝劑與陰離子阻垢劑相遇,時常會發生反應,產生沉淀并污染膜元件。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膜必須清洗,對于操作者來講,這項工作越簡單越好。一般膜法水處理系統都應安裝一套就地清洗系統并與R○和NF裝置通過硬管或快速軟管連接,一套就地清洗系統可以服務多套R○和№F裝置。清洗泵的選擇,應保證第一段每個壓力容器的進水量要求,清洗液越湍流,清洗效果越好。為了提高淸洗效率,應該盡量對多段反滲透系統進行分段的、針對不同污染條件的清洗操作。
其實在反滲透膜設備搭建時就可以根據需求來設計反沖洗和加藥系統,這樣在后期清洗操作上可以節省不少麻煩,而且對于水質較差的水處理在這里建議用戶可以選擇抗污染的反滲透膜,在產水效果和抗污染上效果會更加突出。
本文由藍膜(www.cqhzxc.net)原創首發,轉載請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處!